![]() |
“以前办个事得往镇上跑两三趟,来回大半天;现在村部就能代办,几天就有回音。”村民的这句感慨,道尽了便民服务升级的真实价值。对乡镇群众而言,办事是否省心、跑路是否折腾,直接连着日常幸福感。让便民服务真正“沉”到基层,让群众办事不再为“跑远路”犯愁,正是基层治理的民心所向。
乡镇地域广、村落散,曾几何时,“办事难、跑断腿”是不少群众的共同困扰。有人因身体不便仍需为琐事奔波,有人为盖个章、办个证往返山路,有人因流程不清白跑一趟……这些看似细碎的麻烦,实则是影响群众获得感的关键事。便民服务的短板,不仅让群众劳心费力,更拉远了干群距离,成了基层治理的“堵点”。
破解“跑远路”难题,核心在于让服务“多跑路”、群众“少跑腿”。近年来,各地乡镇立足实际推出务实举措,让便民服务更有温度:在村级设“代办点”,靠村干部、网格员承接高频事项,实现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乡”;简化办事流程,推行“一窗受理、并联审批”,砍掉冗余材料,让“最多跑一次”成常态;针对特殊群体开展“上门办”,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;借数字化手段开通线上指引、预约功能,既方便年轻人“足不出户办事”,也为老年人保留线下渠道。
便民服务不能是“一阵风”,更要抓“常态化”、做“精细化”。要摸清群众需求,梳理高频事项清单,把服务送到最需要的地方;要强化代办队伍培训,提升业务能力与服务态度,让群众办得放心舒心;要建好用好反馈机制,及时收集意见优化举措;更要打破部门壁垒、推动数据共享,避免“重复交材料”“多窗口跑”,让服务更高效省心。
“民之所忧,我必念之;民之所盼,我必行之。”乡镇便民服务的每一点改进,都牵着民心、系着民生。当群众不用再为小事奔波,当办事流程越来越简便,获得感、幸福感就会实实在在落地。持续把便民服务做细做实,让“少跑路、好办事、办好事”成为乡镇治理的鲜明底色,乡村大地上的每一份期盼,定能被温柔回应。
围场县朝阳地镇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