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上,乡镇青年干部是最有活力的“生力军”。他们揣着专业知识、满怀干事热忱扎根田间地头,可常常在家长里短的琐碎、政策落地的堵点、成长路径的迷茫里,陷入“本领恐慌”“角色焦虑”。要破解这些成长困惑,既得靠青年干部自己“淬火成钢”,更需要组织“搭台铺路”,让基层真正成为人才成长的“练兵场”。
青年干部的“成长之困”,藏在三个实实在在的落差里。一是“理想与现实”的落差:刚到乡镇时,人人揣着“大展拳脚”的抱负,可一上手才发现,日常工作多是政策宣讲、矛盾化解、数据填报这类“琐碎事”,学的专业和实际工作常感“学用两张皮”,难免生出“英雄无用武之地”的失落;二是“能力与需求”的落差:面对农村复杂的人情脉络、防汛防火等突发应急任务,年轻干部缺基层经验,常常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,总陷在“想说不会说、想做做不好”的窘境;三是“付出与回报”的落差:乡镇工作条件本就艰苦,“白加黑”连轴转、“五加二”连轴干是常态,可晋升渠道窄、发展空间有限的现实,让部分青年干部悄悄滋生“躺平”“摆烂”的消极念头。
破解困惑,青年干部得主动“破局”,在基层实践里锤炼“真本领”。要先放下“学生气”、多接“乡土气”,常把办公室“搬”到田间地头、村民院落,学着说“农家话”、摸透“村里事”,在听群众诉求、解“急难愁盼”中找准自己的工作定位;要敢扛起“担子”、练出“硬功”,主动抢挑重难点任务,在项目攻坚、信访维稳、乡村治理这些“硬骨头”里磨经验、长本事,把“不懂”变成“精通”;要甩开“膀子”、敢闯“新路”,用好年轻干部懂网络、思路活的优势,用短视频讲好乡村故事、用数字化手段简化村务流程,让青春智慧在基层真正焕发生机。
组织关怀是青年干部成长的“底气”,得精准“赋能”打破“成长壁垒”。要搭好“练兵戏台”,靠“老带新”“师徒结对”传经验、压担子,帮青年干部在实践里快点“长本事”;要打通“上升通道”,建强基层干部考核激励机制,打破“论资排辈”的老规矩,让实绩硬、群众服的青年干部有奔头、有干劲;要办好“暖心实事”,改善乡镇工作生活环境,落实好体检、休假等保障,多关注青年干部的思想变化、多帮衬家庭困难,让他们在基层能安心干事、舒心成长。
基层是最好的“大课堂”,实践是最好的“活教材”。乡镇青年干部成长没“捷径”,唯有在困惑里守住初心、在破局中扎稳脚步,才能在基层的广阔天地里褪去“青涩”、练出“真功”。当青年干部不再为“成长”焦虑,而是为“担当”攒劲,乡村振兴的路定会越走越宽,青春的价值也必将在扎根基层中绽放最亮的光芒。
围场县朝阳地镇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