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基层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,不仅关系到政策执行的成效,更直接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的亲疏。在乡村振兴加速推进、基层治理任务日益繁重的当下,如何当好群众的“贴心人”“领路人”,成为每一位乡镇基层干部必须答好的时代考题。
“耳听八方”察民情,在“倾听”中筑牢群众工作根基。群众的声音,是基层工作的“晴雨表”。不少基层干部感慨“群众工作不好做”,症结往往在于没有真正走进群众的“话语体系”。有的干部下村调研时,要么“走马观花”,要么“照本宣科”,看似忙忙碌碌,却没听到群众的“心里话”。其实,群众工作的“金钥匙”,就藏在田间地头的闲聊里、农家炕头的家常中。基层干部要放下“架子”、俯下“身子”,把“办公室”搬到群众家门口,既能听群众的“顺耳话”,也能听“逆耳言”;既能关注群众反映的“大事”,也能留意家长里短的“小事”。只有把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记在心上,才能让后续工作更接地气、更合民心。
“脚沾泥土”解民忧,在“实践”中锤炼群众工作本领。群众工作不是“纸上谈兵”,而是“真抓实干”。基层干部的能力强不强,最终要靠解决问题的成效来检验。面对群众的疑虑和矛盾,基层干部不能“绕道走”,更不能“拍脑袋”决策,要以“钉钉子”精神直面问题,用“看得见、摸得着”的成效赢得群众信任。无论是化解邻里矛盾,还是推动产业发展,都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,用“真心”换“真心”,用“实干”换“认可”。
“与时俱进”优方法,在“创新”中提升群众工作效能。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,群众的需求更加多元,基层工作的场景也在不断变化。过去“一张嘴、一支笔”的工作方式,已难以适应新形势。如今,不少乡镇干部善用“互联网+”思维,通过建立村民微信群,及时推送政策信息、收集群众诉求;利用短视频平台,拍摄乡村美景、特色产业,助力农产品销售。这些创新做法,不仅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,也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当然,创新不是“标新立异”,更不能脱离群众实际,还要保留“上门走访”“广播宣传”等传统方式,确保每一位群众都能感受到政策的温度。基层干部要在“守正”与“创新”中找到平衡,既要传承“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”的优良传统,又要主动学习新技能、适应新变化,让群众工作更有“时代感”,让服务群众更有“精准度”。
乡镇基层干部身处服务群众的第一线,肩上扛着“为民造福”的重任,手中握着“乡村振兴”的画笔。提升群众工作能力,没有“捷径”可走,唯有以“百姓心为心”,把群众当亲人,在倾听中了解民情,在实践中解决难题,在创新中提升效能,才能架起党群干群的“连心桥”,为乡镇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“民生动力”。
围场县朝阳地镇
(正文已结束)
免责声明及提醒:此文内容为本网所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该相关信息仅为宣传及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,文章真实性请浏览者慎重核实!任何投资加盟均有风险,提醒广大民众投资需谨慎!